国学研究院
 网站首页  本院概况  研究队伍  教学管理  学术研究  社会服务  学生活动  招生招聘  人才培养  校友工作  青大首页 
文章内容页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教学动态>>正文
青岛大学浮山书院博雅教育实践探索
2016-11-24 15:20  

 

浮山书院是2007年秋由青岛大学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创建的博雅教育平台。“博雅”之“博”,是秉承了青岛大学“明德博学”的校训精神,指智识的博通宽广、做人的博大宽厚;“博雅”之“雅”,是指以儒雅的君子之风作为人才培养目标,使学子养成高贵、典雅的理想人格。博雅教育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和弥补,而是以人的本质需要和长远发展为要务,关注大学生的精神成长与心灵诉求,用人类优秀的文化培育当代大学生的人文情怀与审美情趣,使之明辨是非,通情达理,境界高远,能以现代公民的修为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进行全方位的深层观照。九年来,浮山书院承继中国传统书院文化,融合现代先进教育理念,通过创办博雅班、开设浮山讲堂、开展读书活动、服务地方文化建设等,在立德树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展公民教育等方面作出了积极的探索。2014年,“青岛大学浮山书院博雅教育探索与实践”获得教育部第七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一)以“塑造理想人格、构建精神家园”为使命,创办博雅班,探索文化素质教育的有效模式,追求“博雅淡定,智慧空灵”的育人境界。

浮山书院于2008年9月创办文化素质教育实验班,后更名为博雅班,通过“自愿报名—初选—笔试—面试”的程序,从全校2007级本科生中遴选了首届博雅班学员,迄今已连续招生9届。被选进博雅班的学生,专业教育仍在其原先所在学院,通识教育的12~16学分在博雅班修读。

博雅班将“做人”放在教育之首,在“博、雅、慧、行”四个字上下功夫。引领学子“襟怀坦荡,敢当重任,博雅沉毅知行合一”,从举手投足、衣着言谈、待人接物等细处要求学子养成文质彬彬的礼仪风度,在日常生活的点滴中涵养性情,并以感恩、敬畏之心善待人与自然,做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博雅班教师的聘任则以热爱学生、师德高尚、人文底蕴深厚、治学严谨为前提,在教学中以身示范,注重与学生进行灵魂的碰撞与精神的交往。

博雅班课程体现了传统书院兼收并蓄的特色,“于天人之际,究古今之理”,注重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中国与世界的结合,人文与科学的结合,学理与术用的结合,博雅与普世的结合,构建了由“经典研读与文化传承”、“科学精神与批判思维”、“琴棋书画与艺术体验”、“自我塑造与实践行动”四个板块组成的课程体系。迄今为止,博雅班开设的课程主要有《中华元典研读》、《中国社会历史专题》、《琴棋书画》、《汉字与中国文化》、《东方文化》、《中国民族器乐艺术》、《礼仪与教养》、《中国茶文化》、《西方哲学经典讲读》、《世界文学名著导读》、《批判性思维》等,采取精要导读、主题研读、反思分享、文化考察、案例教学、助教导修、思辨讨论、团队实训等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启迪灵智,渗透美育和德育,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人文情怀。除课堂学习外,师生之间还通过读书会、艺术沙龙等形式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建立了真挚深厚的师生情谊。

经过九年的实践探索,博雅班已成为青大学子想往的精神家园。毕业生中有考取外交部公务员的,有考到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四川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同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院校读研的,也有到海尔、中国银行、环球网等单位工作的,更有出国留学和自主创业的。第三届博雅班学子陆传国代表青岛大学在第二届山东省大学生综合素质大赛中荣获第二名的佳绩。他们像蒲公英的种子播撒到各处,以实际行动传递着书院教育“博雅淡定,智慧空灵”的精神追求。

(二)续接传统书院聚众讲学、弘扬学术的传统,发挥高校服务地方文化建设功能,面向驻青高校师生和市民开设浮山讲堂,举办“文化复兴与大学人文”系列讲座,拓展大学视野,凝聚大学精神。

自2011年4月以来,浮山讲堂“文化复兴与大学人文”系列讲座共举办59期,为青岛市民和师生呈上了回味悠长的文化盛宴。曾策划、组织、主持过近10年“在文学馆听讲座”的傅光明先生对浮山讲堂高度评价,认为“一个大学、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都需要以文化传统作为发展的坚实根基,一种真正优秀的传统,是历史的丰厚积淀、当下的人文铸造与未来的精神承传三位一体的”。

近年来,做客浮山讲堂的学者有英国著名社会人类学家、历史学家、剑桥大学社会人类学教授艾伦·麦克法兰,美国密苏里大学历史学教授、“土地伦理之父”利奥波德首席研究者苏珊·弗莱德,杰出语文教育家、国家级教学名师、北京大学教授温儒敏,中山大学博雅学院院长、通识教育总监甘阳,著名文艺评论家舒乙,四川大学文科杰出教授、“长江学者”曹顺庆,央视百家讲坛主讲学者、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康震,清华大学历史学者彭林,华中科技大学教授欧阳康、历史学家、中山大学陈春声、著名养生学家、易学研究专家、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张其成,台湾新闻教育之父郑贞铭,著名书画家、美术教育家、中国艺术研究院教授陈绶祥,著名文学评论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张中良,前任中国驻波兰大使、前外交部新闻发言人孙玉玺,国家级教学名师、南开大学教授顾沛,当代著名历史学家李治安,中华日本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日本史学会常务理事杨栋梁,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著名社会学家、社会工作学家、农村问题研究专家王思斌,我国培养的首位电影学博士、中国艺术研究院丁亚平,著名书评人、儿童文学作家 、诗人安武林,中国科学院生态农业首席研究员蒋高明,中国有机事业工作者与推广者、浙江大学胡删,等等。这些讲座启发师生思考大学教育的使命与大学人文精神的承传,通过文化的寻根与反思培养学术的独立精神和超逸情怀,追求精神的卓越与心灵的自由。

浮山讲堂始终坚持面向驻青高校师生、青岛市民开放。书院通过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发布讲座预告,每场讲座特别预留五分之一的座位给兄弟院校师生和远道而来的市民朋友。他们来自各行各业,有白发苍苍的长者(年纪最长的已83岁高龄),也有随父母前来的中小学生,甚至有双目失明或拄着双拐的残疾人士。这一做法不仅延续了中国古代书院传播文化、开启民智的文教传统,也继承了历史上的青岛大学自由开放的办学理念。大学是知识生产与传播的基地,而继续教育是每一位走出校门的公民的终生任务与追求。浮山讲堂面向市民开放,讲稿结集出版,有利于更好地发挥大学引领社会文化的作用,也体现了书院教育敦民化俗的社会意义。

(三)以中华文化的传承创新为己任,面向全校本科生开展经典诵读工程;秉承“博闻多识,独立思考,自由表达,文化自觉”的宗旨,举办大学生读书节、读书会等活动,营造书香校园。

中华文化的传承创新不仅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亦是高等学校文化育人的题中之义。文化经典作为民族智慧的重要载体,为炎黄后裔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资源。为了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养,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和文化反思能力,重塑中华民族的文化信仰,在学校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浮山书院面向全校本科生开展经典诵读工程,通过问卷调查、专家论证、师生座谈等形式广泛征集意见建议,并从博雅班展开试点,逐步完善教学内容与方法。诵读内容以先秦诸子百家的著述为主,如《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左传》、《道德经》、《庄子》、《黄帝内经》、《周易》、《墨子》、《管子》、《韩非子》、《孙子兵法》等,涵盖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兵家的思想精髓,亦包括《诗经》、《楚辞》等文学元典。自2011年春季学期开始,书院面向全校本科生开设《国学诵读》、《诗词诵读》两门通识教育选修课程,连续开设6学期,选修学生合计5327人。通过经典诵读,学生普遍反映在修身养性、砥砺品行、明澈智慧、获得文化归宿感与使命感等方面受益匪浅。

浮山书院还以阅读推广为使命,将每年的4月定为“青岛大学读书月”,面向全校开展读书征文竞赛、读书公益讲座、读书沙龙、诗文朗诵会、图书漂流等大型读书活动,营造书香校园。五年来,书院携手校图书馆、团委、宣传部、报社、文学院等部门,每年举办“青岛大学读书节”,以“享读经典”、“与书同行”、“我与图书馆”、“思接千载”、“心承百年” 等为主题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还组织师生定期到青岛书城举办公益赏书会,为市民推荐图书。

此外,浮山书院秉承“博闻多识,独立思考,自由表达、文化自觉”的宗旨,每周举办读书会,学生根据阅读兴趣及空闲时间自由组合,6~8人一组,定期雅聚,学生轮流当主持人。除了《论语》、《道德经》、《理想国》等文化经典要求必读外,其余的书均由学生依凭兴趣自由选择,或讨论某一本共同阅读的书,或各自分享近期阅读的一本书,喜欢的篇章或段落现场朗读出来。在此过程中,学生既锻炼了表达能力、思辨能力,又学会了倾听与分享。费孝通的《乡土中国》、霍金的《时间简史》、康德的《世界公民观点之下的普遍历史观念》、托马斯·弗里德曼的《地球是平的》,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鲁迅的《呐喊》与《野草》、林语堂的《吾国与吾民》、史密斯的《中国人的精神》等著作都曾在读书会上引发热烈的讨论。

2013年4月17日的《中国教育报》报道了浮山书院的博雅教育。2012年8月1日的《中华读书报》刊登了采访稿《甘阳:只有接触原典,才会开始独立思考》,中山大学博雅学院院长、通识教育总监甘阳在采访中对浮山书院的原典研读给予了高度评价。教育部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杨叔子院士、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曹顺庆等对浮山书院大学生经典诵读工程颇为赞赏。浮山书院创办之初,青岛大学文学院赵明教授赋曰:“浮山书院,地接海山。海以涵智,山以弘仁。海魂山魄,卓尔不群。” 这正是浮山书院孜孜以求的育人境界。

关闭窗口

 

青大首页 文学院

版权所有:高校学院网站